大肠癌是现时是全球最常见癌症的第三位,死亡率仅次于肺癌,每年约百多人死于大肠癌。大肠癌患者较多数为男性,发病年龄约五十岁以上,较少见于二十岁以下人士。随着人口增长及人口老化,结直肠癌的患者人数持续上升。超过九成大肠癌属於腺体癌,由大肠粘膜的腺细胞经过长时间的变异而成,由正常粘膜变成瘜肉,再转变成癌细胞,过程可长达十年。因此,有意见认为大肠癌某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。
大肠癌的征状有时与痔疮或肠炎等良性疾病相似,因此部份患者可能未能及时察觉,但癌症的征状会持续并且会不断恶化,如以下征状持续,便应向医生求助:
肛门出血
大便习惯改变
肚痛
体重减轻
贫血
大部份大肠癌均没有明显的病因,以下是已知的风险因素:
年龄: 老年人较易患上大肠癌,五十岁以下人士患大肠癌风险较低
饮食: 有研究显示,高脂肪及低纤维饮食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
大便隠血测试: 抽取大便样本,用试纸检查大便是否带血,如结果呈阳性便有可能需要作进一步检查。
大肠镜检查: 使用内窥镜检查大肠内部,并可移除大肠瘜肉,或抽取组织化验
电脑扫描: 可以检查肿瘤的位置、大小,以及有没有转移
经影象诊断后,一般早期 (即一至三期)的大肠癌都是靠外科手术先切除。手术後属於第二或第三期,一般都需要配合化疗来减少复发风险。如属於第四期,医生会先检测RAS 基因去决定用哪一类标靶药物,并配合化疗以达致控制肿瘤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