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癌是本港第二大癌症,更是头号癌症杀手,患者知道自己患肺癌时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震惊,若知道肺癌已扩散,甚至「肺癌上脑」,更可能感到绝望。临床肿瘤科专科李兆康医生表示:「晚期肺癌患者即使出现脑部扩散,也不用过分担忧,现时有不同的标靶药,让患者可继续工作、照顾家庭,维持生活质素。」
根据医管局「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」数字,本港于2017年有5,178人确诊肺癌,当中逾66%为男性患者,同年数据亦指出有近3,890人因肺癌逝世,比十年前上升约6.6%。而患者的发病年龄亦愈趋年轻,更有不少是没有吸烟习惯的女性。
李兆康医生表示,医学界至今仍未确定肺癌年轻化的原因,一般相信与空气污染、生活习惯改变等有关。「值得注意的是,本地肺癌个案中,约有80%属非小细胞肺癌,而当中约5%为ALK (间变性淋巴瘤激酶)基因变异引起的肺癌。」
ALK肺癌患者确诊时,一般为50岁左右,正值人生经验、体力的黄金期,也可能子女尚未「出身」,当然会非常担心自己能否康复,以及治疗会否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。李医生解释说:「首先,ALK肺癌患者会出现咳嗽、胸痛、气喘及痰中带血等症状,若癌细胞扩散,更可能会出现头痛、呕吐、骨痛、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等。对于早期患者,医生会选择以手术及化疗控制病情,但当有癌细胞扩散,便会使用针对性的标靶药——ALK抑制剂。」
ALK抑制剂现已发展至第二代,第三代也在研究中。李医生表示,过往大部分患者使用第一代ALK抑制剂后,病情得以控制,「但亦有部分患者于服药一年内会出现抗药性,甚至肺癌上脑(扩散至脑部)。肺癌上脑的患者因脑部功能受影响,不但会感到头痛、头晕、全身抽筋、手脚无力及麻痹等,情况严重时连活动能力、大小便控制及认知能力也会受影响。」
当病人出现上述情况,可改用第二代ALK抑制剂,因已有不同的研究显示,第二代ALK抑制剂可针对肺癌上脑的情况,患者无需接受其他治疗,肿瘤也能受到控制。而最新的发展是,部分病人经医生评估,可在第一线治疗时直接使用第二代ALK抑制剂,以获得更好疗效。
但肺癌始终是愈早发现对病人愈有利,李医生建议如果年逾40岁,应多留意自己身体发出的警号,有机会及早发现肺癌,包括:
根据政府统计数字,在2017年,本港每日吸烟的男性有527,000人、女性有88,000人,比例约为5.9:1。但根据医管局最新数字,2017年录得的肺癌新症共有5,178宗,当中男性有3,247宗,女性有1,931宗,比例约为1.7:1。以上两个比率的差距,反映女性患肺癌的比率,远比她们吸烟的率为高,因此女性不可以为只要不吸烟便一定可远离肺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