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症可怕之處,除了因為是頭號殺手,在治療期間藥物的副作用,也讓病人承受着脫髮、食慾不振、嘔吐等不適,伴隨著的是生活質素下降,康復之路,絕不好走。行醫二十年的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,見證着腫瘤科治療方法日新月異的發展,由化療、放射治療、 標靶藥,到近年的熱門話題免疫療法,這些都令李醫生更加投入腫瘤科這專科發展,因為他相信藥物的推陳出新,可以讓病人改善病情,存活期延長,能保持生活質素,這些就是行醫多年令他最欣慰的地方。
李兆康醫生表示回想當年加入腫瘤科專科行列,一切都是機緣巧合。「當年做完實習醫生,碰巧伊利沙伯醫院的腫瘤科專科有空缺,於是便加入了。加入之 前,和一般人的心態一樣,惡性腫瘤都是屬於比較難以康復的病症,但我做了兩星期後已經完全改觀,因為我發現一些回來覆診的,是七十年代接受完治療的病人,康復的個案絕對不少,加上治療方法發展一日千里,漸漸對這一專科產生興趣。」對腫瘤科愈做愈起勁的李醫生,一做便二十年,期間更由伊利沙伯醫院轉投瑪嘉烈醫院,除了要負責治療各種常見的腫瘤外,更專責泌尿道腫瘤這專科,「由於當時標靶治療剛剛開始應用在泌尿腫瘤的病人身上,認識不多,於是便在剛成立的新部門內專責跟進泌尿腫瘤的病人!想不到短短十年間,應用在泌尿腫瘤的藥物多不勝數,尤其是腎癌、膀胱癌和前列腺癌,令病人的存活率增加不少。」
現已轉投私人執業的李醫生,回想過去二十年在公立醫院的最大得着,就是可以接觸到不同類型的病例,「這些對醫生的發展好重要,因為累積對不同病例的治療經驗,可以對病人的病情解釋得更加清楚和詳細。病人對醫生信任,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,這樣對病人的康復十分重要。」不過李醫生也指出,治療腫瘤病人除了對病症的治療,心理輔導都很重要,可惜在政府醫院診症時間之少,病人之多,實在難以做得盡善盡美,「這也是我離開政府醫院的原因之一,因為私人執業,可以有較多的時間和病人解釋病情,病人可以清楚自己接受的療程會出現什麼副作用,知道後可以怎樣預防等等,這些資訊對病人的治療和康復都是不可缺少的。」除了診症時間之外,在治療方面,病人的藥物選擇較公立醫院多,醫生在用藥時更自由,病人可以在經過詳細的基因檢 驗後,再適時適切地選擇化療、標靶藥治療或者是最新的免疫療法,這些對病情都有莫大的幫助。
隨着科技的進步,治療癌症的方法在過去十多二十年都有不少突破,由最初的化療、放射治療、標靶藥,到近年的免疫療法,治療方法的改善和進步,都令李醫生很鼓舞,「我看到腫瘤科的醫藥發展比其他專科都要快,近來每十年左右就有新的療法推出,而治療方法的成效亦愈來愈好,令病人不再絕望。好像免疫療法的出現,令病人的存活期延長不少。例如第四期肺癌的患者接受以前的傳統療法,平均存活期可能只有半年至一年,但現在則有機會延長至兩至三年或更多的時間,而且因為藥物治療的嚴重副作用少了很多,所以令患者的生活質素亦有所提升。亦有聽過一些病例指一些病人接受完免疫治療後,腫瘤完 全消失了,而且消失後就算一段時間沒有再用藥,腫瘤也沒有再翻發,療效十分顯著。」
在目前眾多治療腫瘤的方法之中,免疫療法可以說是焦點所在。其原理是由於自身的免疫系統被癌細胞蒙騙了,阻礙白血球細胞辨認體內的癌細胞為壞細 胞,而不去攻擊,造就癌細胞的生長空間。其中的免疫療法藥物「PD-1抑制劑」,就是使癌細胞不能透過結合白血球的PD-1弱點去蒙騙免疫系統,白血球可以繼續辨認到癌細胞的存在,從而利用身體的免疫能力去攻擊腫瘤。由於治療的目標不是利用藥物消滅癌細胞,而是恢復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,這樣就不會錯誤殺死健康的細胞,所以副作用較化療為輕微。除非病人身體有特別免疫系統疾病,否則基本上,病人的身體強弱都不會影響接受這種療法。
李醫生指由於癌症患者的患病背景和原因都不同,我們需要替病人檢驗基因,看看哪一組基因有變異,從而決定要用標靶藥還是化療,而近年有了免疫療法後,現時最標準的做法是替病人同時檢驗「免疫生物標記 PD-Li蛋白」的表達水平,令癌症治療愈趨個人化。「現在我們不會為所有患第四期肺癌的患者開同一類藥物治療,而是先要看看病人的基因變異是怎樣,才建議治療的方案,例如有些病人驗到 PD-L1蛋白的表達水平(超過50%)比較高,就可以第一時間用免疫治療藥物,這樣的個人化發展,對病人可以說是最有利。」